电视、手机、电脑等寸步不离,这已经成了不少孩子在暑期期间的真实写照。本该可以好好放松的暑假,也就成为孩子们近视的高发期。
记者了解到,从7月1日到7月31日,温州医医院视光门诊量达到1.7万多人次,是平时的三倍。在就诊的患者中,多以中小学学生为主,其中近视占了大部分,还有部分则是散光、弱视等。
温州医医院低视力康复中心邓如芝医师介绍,近日在深圳举行的“视觉健康创新发展国际论坛”上,就有专家指出,近年来近视的患病率越来越高,且表现为发生近视年龄更早、近视度数更高、增加速度更快的趋势。有研究显示6岁儿童近视的患病率为18.3%,高度近视(近视大于度)患病率为0.7%,然而在12岁时近视患病率已然上升至61.5%,高度近视患病率上升至3.8%。随着年龄增加,高度近视的比例更高。
高度近视的发病因素除了遗传外,环境因素不可小觑。邓如芝医师介绍,由于不科学用眼习惯,尤其是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会加剧孩子近视的增长速度,如果不加以控制,更容易发展为高度近视。特此提醒家长,一旦发现孩子视力有异常,一定要引起警惕,纠正孩子不当的用眼习惯,并及早就医。她碰到年龄最小的高度近视患儿年仅3月,患有度近视,且伴有很严重的眼底病变,属于低视力患者。
高度近视发展下去更加严重的后果是,随着年龄的增大,高度近视患者发生视网膜脱离、*斑变性的发病几率将会加大。
站在窗口远眺就能保护视力?不如去户外走一走在“视觉健康创新发展国际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视光学专家就特别围绕近视专题进行了探讨。专家们一致认为,在引发近视的因素中,除了遗传外,生活方式改变、户外活动减少成为最主要的因素。
为什么户外活动,尤其是阳光下的户外活动,对视力会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温州医医院视光诊疗中心主任毛欣杰介绍,室外与室内的光线亮度差别是很大的,就连阴天,室外的光线也远远超过有强光的室内光线。在户外充足的自然光线和适当的紫外线照射下,我们的瞳孔会变小,可以使成像更加清晰;同时,在户外运动时,我们的眼睛更喜欢“远距离”和“追逐视”,焦点来回切换,眼球的调节作用更好。而在室内,看的都是近距离的东西,眼球控制调节的肌肉更容易持续紧张。此外,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会激发人体多巴胺分泌,而多巴胺在近视发生和发展上起到预防的作用。
会有家长认为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势必会减少孩子的学习时间。对此,毛欣杰建议,可选择户外学习方式,既能在户外中增长知识,又能保护视力。一般建议孩子保证每天2个小时的户外运动时间,而这个户外时间不一定要集中,可以采取分散式的,只要累积起来有2个小时效果就可以。
值得注意的是,大家都知道经常远眺可以缓解眼疲劳,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站在室内窗口上远眺,对视力的帮助作用远不如走出户外,在外面走一走、跑一跑,对预防近视大有裨益。
来源:温州晚报
记者:胡海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