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看不清,看电视喜欢凑很近,这是近视了?当心是弱视!家长千万别把孩子的弱视当近视,弱视和近视症状很相似,但根本不是一种病。
家长应观察孩子用眼习惯,注意他看电视时是否喜欢凑得很近,看东西时有没有异常的头位,如喜欢抬头、低头,歪头看。孩子看物体时,能否稳定地注视,若眼球来回转动或震颤,则有弱视可能。
弱视与近视虽然看上去症状很像,但它们根本不是一种病。弱视是指尽管戴上眼镜仍然达不到正常视力,而近视戴上眼镜立即可以看到正常视力,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
为儿童检查视力是早期发现弱视的最佳办法。刘波提醒,3岁以上的儿童应每年查一次视力,若发现视力低于0.8或双眼视力相差两行以上,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学龄前弱视很容易被忽视,因为弱视患者往往单眼视力差,另一只眼视力好,孩子不知道,也不会给家长表述,如果不定期查视力很不容易发现。
幼儿园应给孩子每学期测视力并记录,同时与上学期比较。从视觉发育来讲,3岁是儿童弱视治疗的关键期,3-8岁为治疗的敏感期,这个阶段治疗最好。儿童12岁以前是视觉发育的可塑期,12岁后再治疗弱视则视力恢复的机会便很小了。
要注意,家长千万别把孩子的弱视误当做近视,自行带孩子去配镜“矫正”可能会延误病情,不但对眼睛没好处,还会加重弱视的程度。
刘波强调,弱视不治疗是不可能痊愈的。弱视不仅要治,更要及早治。至今弱视治疗还没有行之有效的药物,家长应在医生指导下给孩子佩戴治疗眼镜,并进行遮盖治疗,每年应进行一次散瞳验光,眼镜不合适要及时更换。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辅助训练,如知觉学习、穿珠子、同视机训练等。
而且很多误区也是孩子近视的原因:
误区一:儿童青少年近视能治愈
任何宣称可以治愈近视的机构都是骗人的!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发展呈现为眼睛眼轴的延长,而眼轴的延长是不可逆转,由于处在学龄成长期,学业负担以及不用用眼习惯的持续影响,近视会呈现继续进展。
儿童青少年视力检查受到诸多因素干扰,如检查视力时的环境、照明、距离以及视力表的不规范甚至人为干扰设置的“特殊视力表”,比如人为调低对比度的视力表,治疗前用低对比度的视力表检查,视力检查结果会相对低下,而这也恰恰被一些不良的所谓近视防控机构利用,以其达到所谓视力的好转而达到近视治疗而蒙骗家长。
误区二:儿童青少年近视能降低度数
近视眼轴的延长是无法缩短的,因此也无法实现儿童青少年近视度数降低。一些不良机构对近视患者接受所谓治疗前进行验光的检查(没有进行睫状肌麻痹散瞳验光),故意人为虚高了近视的度数,以体现在所谓一段训练及治疗时间后达到的近视降低的效果。
科学判断儿童青少年近视及其进展程度的“金标准”是散瞳验光与眼轴测量。如果一个“标榜近视防控”场所不能提供散瞳验光和眼轴测量,家长就要擦亮眼镜。“药敷”、“按摩”、“视力训练仪”这些号称能降低度数的方法,全都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误区三:近视戴镜越戴越深,能不戴尽量少戴
绝大多数近视需要坚持戴镜。若时戴时而不戴,或仅看远时戴看近时不戴,则容易导致眼睛调节和集合功能失衡,更易导致视疲劳及其近视进展。
只有约10%左右低度近视的孩子,由于眼部眼位及调节特殊情况,可以在阅读书写时不戴眼镜,但这需要在专业场所判定听从医嘱。
误区四:近视配镜时度数低些才好
若眼睛看得清晰看得舒适,则相对不容易导致近视的进展。近视欠矫配镜戴镜后依然处于相对模糊疲倦状态,与足矫配镜比较起来更容易导致近视增长快。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