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光弱视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博士后风采第4期中期考核优秀博士后顾
TUhjnbcbe - 2021/7/3 0:25: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白癜风抗白梦 http://m.39.net/baidianfeng/index.html

顾莉,中山眼科中心袁进教授课题组博士后,获博士后中期考核优秀。

顾莉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心理学系,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联合培养博士,博士期间从事视觉及时间信息加工的神经机制研究。博士后在站期间,她主要从事认知神经科学和眼科学的交叉研究。在站期间,顾莉博士重点攻关视觉信息加工的神经机制研究及其在眼科临床应用,采用心理物理学和脑电方法对视功能障碍人群(斜弱视,高度散光等)的视觉中枢损伤机制研究,提出基于大脑可塑性的视觉重建方案。

在此期间,顾莉博士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教师培育项目1项,并作为核心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各1项。顾莉对成人和青少年弱视患者的单眼知觉训练神经机制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单眼知觉学习对双眼视觉加工的影响,在Cell子刊iscience、Cognition、Psychologicalresearch,FrontiersinPsycholog杂志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篇。另有2篇视功能重建和视觉加工的文章处于审稿阶段。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

顾莉参加ARVO会议做poster展示

跳出舒适区,迎接挑战

年博士毕业前,顾莉在几个工作选择中选择了中山眼科中心的博士后职位。彼时她在心理学领域的学习和科研经历即将满十年。是选择自己熟悉的心理学理论研究,还是选择中山眼科中心这样的医疗单位摆在了她的面前。中山眼科中心是国内排名第一的眼科机构,同时拥有全国唯一的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第一个眼科成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导师袁进教授的团队重视医理工的结合研究。最终,她还是毅然决定跳出舒适区,迎接交叉研究的挑战。

认知神经科学(脑科学)和眼科学的结合是挑战,也是机遇。脑科学的三大分支之一是对大脑皮层的加工机制进行研究,视觉皮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说脑科学和眼科学的结合研究是必然,那接受这个挑战和机遇则非中山眼科中心莫属。首先,中山眼科中心的病例资源丰富,只有中山眼科中心的海量病人才能提供视皮层损伤患者。此外,中山眼科中心正处于眼科建设的过程,是粤港澳大湾区开展国际前沿的研究课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的理想基地。

从萌新到找到节奏

博士后进站伊始,博士后导师及团队其他成员都搬到珠江新城院区,顾莉的研究方向集中在视功能的评估和训练上,基于病人纳入的考虑,留守在区庄院区。在中山眼科中心领导,特别是中心副主任、眼科诊疗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进教授的支持和指导下,顾莉开始着手搭建工程中心的视功能评估和训练平台,平台的成功搭建给她吃了一颗定心丸。

但是,跨专业的焦虑一直都在。如何从理论研究过渡到基于临床需求的博士后课题是摆在顾莉面前的一个新挑战。刚开始,顾莉甚至觉得有点不好意思经常邮件博士后导师袁进教授去请教眼科知识,但是袁教授态度非常明确,他曾经在组会上这样说,“我欢迎组里的每一位成员跟我邮件讨论,大家不用觉得不好意思,尽管发。讨论课题就像打乒乓球,我的期待是你们主动一些,不停地发球给我,促使我不得不接球。这样我们的互动就更加良性了”。袁教授的“乒乓球”理论让顾莉的心态一下子轻松起来,迅速地准备了博士后的课题方案请袁教授进行指导。

慢慢地,顾莉通过眼科平台找到了节奏,收获了真正国际化的研究视野,并能够将理论研究和临床需求结合起来,拓宽了研究的边界和实用价值。她两次受邀参与国际学术会议(APCV和ARVO),在会上展示自己的研究进展,并和学者们交流学习。一方面,国际同行的认可增强了她对现有研究方向的信心,另一方面通过会议交流也对国际上的研究热点有了更多认识。在APCV会议上,顾莉受邀做了口头报告,和视觉领域专家做了深入交流。在ARVO会议上,顾莉

1
查看完整版本: 博士后风采第4期中期考核优秀博士后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