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光菌有话说:每日我都会查看后台数据。有人像朋友一样聊天,提了很多有益的建议。最近,也有不少读者提出了很多实际而具体的问题,包括:如何处理与顾客的投诉,如何成功验配渐进镜片,假性近视的具体检测方法,儿童弱视的处理原则等等。
谢谢你们的信任。
读者的需求就是我们的方向。此前,我们给到大家很多前沿的、方向的指引,分享了国内外的高、大、上的内容,增强了很多读者对于视光产业的信心。接下来,我们会将每周二的推送固定为实战经验分享。多给视光人提供一些来自于一线的实战经验总结。
众所周知,欧美包括日韩的渐进镜片销售比例远远超过国内。渐进片为何卖得少?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知道渐进镜片的人群少,验光师没有信心推荐,店员不会卖,卖了之后怕顾客投诉……等等。
那么,如何突破?今天视光菌为你带来梅颖老师的实战总结。
▲本文作者梅颖(左)年赴美考察时,
与AlbertK.Chun医生及他的私人视光诊所合影
渐进镜片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还非常低
视光从业人员怎样提高渐进镜片的验配成功率呢?
每周二,为你呈现视光实战内容
我们,不见不散!
全文约字,建议阅读6分钟
●●●
第1个关键:筛选合适的顾客
这是渐进片成功验配的基础,最重要。
我们来看看要重点了解哪些信息,以判断顾客是否适合渐进片。
1.顾客职业、视力需求。
职业很重要,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用眼需求。
我们首先要排除看远时是向下方注视的职业(如高空作业人员,因为他们看下方是远距离的);还要排除看近时向上方注视的职业(比如图书馆管理人员、飞行员,他们看上方都是如图书、仪表盘等近距离物体的)。这两类的视力需求不符合渐进片上方远用、下方近用的设计。
此外,对视野需求比较大、头部运动较多或需要使用“余光”(周边视野)的顾客如网球运动员、钢琴演奏者等也不合适。至少,他们在做有这些视力需求的事情时并不适合渐进片(当然,其他除此以外的日常工作生活可以使用)。
总之,职业和用眼需求千变万化,验光师、配镜师、眼视光师要积极全面沟通了解,以保证渐进片能照顾到配戴者平常活动的注视方向为原则。
2.顾客年龄。
渐进片的最佳验配年龄是45~55岁。因为这个年龄相对年轻,适应力和理解力较强,也容易接受渐进片。但这个年龄的人,还存在一些调节功能,还能勉强“不借助眼镜地吃力看近”(实际很容易引起视疲劳,对眼睛非常有害),所以在主观意识上,需要验配人员好好解释和引导。
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的是65岁以上、以前没戴过眼镜的顾客来验配渐进片。这样的顾客完全没有调节力、老花现象明显、有验配的强烈需求,但是,由于他们年龄大、适应性差反而容易失败。如果一定要验配,更要强调顾客沟通,充分说明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和不适反应。
3.分析处方。
对屈光参差,在垂直方向上参差2.00D以上、高度散光者(2.00D以上,特别斜轴散光者)、高度屈光不正(度以上)的顾客,我们要谨慎验配渐进片。
屈光参差大的,戴渐进片看近时会产生很大的垂直方向的棱镜效应,引起配戴者不适;高度散光的渐变镜像差很大,也不容易适应。这两类屈光不正者要尤其小心验配渐变镜。
处方当然不是绝对禁忌,我们可以进行处方的处理来达到适合验配渐变镜的目的。比如当验光发现垂直屈光参差大时,可以牺牲一点矫正视力来减少参差到度内;高度散光也一样,可以减少散光量(到度以内),牺牲一点矫正视力验配。
有的顾客的工作生活有强烈的验配渐变镜需求,而又实在没法变化处方的——比如变化太多影响矫正视力达不到顾客生活需求了,可以和顾客沟通充分,尝试验配,通过积极地心态慢慢适应来做到。我在实际工作中也有成功验配过度散光、度垂直方向屈光参差而且还非常满意的渐变镜顾客。
●●●
第2个关键:充分的顾客沟通
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要向顾客说明渐进片的原理,不是通过镜片自动变焦做到的,而是通过使用时眼睛通过不同光度区域找到合适的光度来看来“变化”度数的。简单地说,就是一副眼镜等于在镜框的不同位置同时戴了多副不同度数的眼镜。
还要说明要选择什么样的镜片设计和镜架,以及为什么这个设计和这样的镜架适合顾客。最好用笔在纸上画出渐进片的原理图向顾客说明。
更要说明镜片设计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看近视野变小,怎样避开周边像差区域视物等。尤其是近视野小的问题要强调,因为实际工作中接触的很多顾客,都认为渐进片像单焦点的老花镜一样视野很大。
通过充分说明这些渐进片的缺陷,能够有效减少顾客对渐进片不合理的过高期望。
同时,还要详细介绍渐进片的使用方法,如何逐渐适应渐进片、如何使用渐进片做近距离阅读、如何通过头部运动避开镜片两侧的像差区。帮助用户适应。
有时顾客认为“眼镜我还不会戴啊”,或表现“已经会了”(实际还不会)时,要后期持续跟进随访,确认顾客真正正确使用渐进片眼镜。
总的原则是:抱正面态度,同时使配戴者放心;告知配戴者应该期望些什么;邀请配戴者回来调整;说明售后服务;解释渐进片眼镜与原镜的差异;使用渐进片需改变的一些用眼习惯。
●●●
第3个关键:把握好渐进片配镜处方原则
从验光时就要认真分析,如前所述,处方时需要最大化的考虑减少镜片像差,减少双眼参差、增加配戴舒适性。当足矫处方不满足渐变镜验配条件时,通过和顾客沟通,根据顾客的日常用眼需求,牺牲一些矫正视力,使处方调整到适合验配渐变镜条件。
举例说明:一个平时对远距离视力需求不大的62岁近视首次配镜者。验光OU-5.50D——1.0。ADD:+2.75D。为了增加配戴适应性,考虑其对远距离视力需求不大,近视度数可以欠矫一些(减少了调节需求)使远视力到达到顾客的基本需求如OU-5.00D——0.6,此时远光减少了50度,看近就可以也减少ADD50度为+2.25D。这样就可以减少近附加的光度,从而减少镜片像差,配戴舒适易适应。
●●●
第4个关键:准确测量配镜参数和配装
配镜参数是瞳距、瞳高测量、配镜十字的核对。
这里面瞳距的测量尤其重要。瞳距测量比瞳高重要,因为瞳高的测量误差可以后期通过镜架调整来处理,而瞳距错误却只能重做。
但是,靠瞳距仪的测量结果是远远不够的,瞳距瞳高测量后一定要在模片上标记成配镜十字,对照配镜卡画近用参考圈,在顾客戴镜后核对看远时瞳孔中心是否通过配镜十字、看近时是否通过近用参考圈。如果没有,要在顾客正确使用方法状态下不断调整镜架或十字标记。
最后,装配员要严格按渐变镜的验配参数配装,最终使顾客戴成品镜时的各项参数都准确匹配。
有时顾客不能很好地按要求使用渐进片眼镜(视近时下巴抬高),可以在确定瞳高时适当加高瞳高1~2mm(不能超过2mm),看近时可以减少眼球的向下运动就达到近用区,而容易适应。
虽然以上只有4个要素,但真正做起来还是需要经验的积累,其中的诸多细节也要在实践中慢慢体会。
来源:“梅医生的视光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