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长们注意啦~~~
近年来,由于电子产品的普及
外加中小学生课内外负担加重等因素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不断攀升。
什么是近视?
在孩子的视觉发育期近视的诱因有哪些?
今天小编为大家再科普一下
↓↓↓
什么是近视?
近视是指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的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
近视是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的主体,约占98%;而学生近视眼中,绝大部分是单纯性近视眼,约占97.8%,病理性近视眼仅占2.2%。而单纯性近视眼的形成,主要影响因素还是不良的视觉环境及行为。
单纯性近视形成的两个阶段
①生理性阶段(假性近视):可逆阶段
远视力下降只是一种现象,问题出在眼肌上,眼球的生物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眼轴尚未异常增长)。
②生物结构改变阶段(真性近视):不可逆阶段
眼肌的功能性问题已演变成了眼睛生物结构的改变(眼轴已异常增长)。
大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学生近视一旦产生,难以逆转,如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听之任之,近视度就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长,而且在10~13岁时增长更快。多数近视因用眼习惯及环境造成
如今,学龄儿童戴眼镜上课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到了高中、大学还能保持双眼裸眼视力都在5.0以上,甚至可以被称为“国宝”。
遗传是造成一部分孩子近视的原因,但更多人是因为长时间的近距离学习、工作,较少的户外活动而戴上眼镜的。一组实验数据——3名孩子在4天时间里每天分别看iPhone、iPad、液晶电视20分钟后眼睛度数的变化。实验显示,每天看20分钟电视的孩子4天后出现18.8度近视,看iPad的孩子增加了43.8度,玩iPhone的孩子则达到48.8度。
先天的视力问题
先天的视力问题,多数需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远视通常被认为是先天性的,是因为外界平行光束经眼屈光介质折射后成像在视网膜之后而引起的远处物体不清楚的现象。散光是一种与角膜曲率有关的屈光不正常现象。弱视则是由于中高度近视及散光、斜视等因素影响到儿童的视力发育,需要及早发现和治疗。
孩子的视力问题
让许多家长经常感到疑惑
孩子这么小,要给他戴眼镜吗?
不会越戴越近视吧?面对这样的疑问
本周微课堂,我们很荣幸邀请到一级教师
浙江省心理健康亲青帮专家组成员
王海萍老师为大家带来一课
《谈谈孩子的视力保护》
王海萍老师一级教师,浙江省心理健康亲青帮专家组成员,台州市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路桥南官小学心理咨询室负责人
荣誉:台州市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组成员,路桥区名师,路桥区首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先进个人,曾获得路桥区德育导师基本大赛一等奖,路桥区优秀教师,路桥区教学能手,区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等荣誉。
个人特色:王老师善于与学生沟通,走进孩子的心里。多次在省、市、区级执教心理健康活动课,得到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心理微课《快乐生活每一天》获省心理微课比赛三等奖。
1
微课通知
本次课堂,将于本周五(10月11日)晚上7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