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关于眼睛视力问题,市面上充斥很多奇谈怪论,有人说眼镜越带越深,不戴眼镜比带眼镜对眼睛好,甚至有人相信近视可以治好,相信近视度数可以通过治疗减退。因为知识缺失,很多人迷失在这些谬论中,做出错误的选择,形成错误的习惯,使自己的眼视光问题越来越严重。如果是养孩子的家长也被这种奇谈怪论所误导,将耽误的是小孩一辈子的学习、工作和未来美好的人生;
偌大的一个眼镜行业,几十万从业者,难道就没有想过,怎么样推广科普眼视光知识吗?当然不是,普通人可以通过很多渠道获取这些知识。经过长期阅读发现,很大一部分文章内容太专业,普通读者看不懂,理解不了消化不了;还有一部分文章碎片化讲解,把近视、远视、弱视等视光问题分开来写,如果专业的认知的话,其实这些视光问题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放在一个框架里写,才能更系统的阐述;
一直以来,我都很想写一篇这样的文章。能够更完整的通俗易懂的阐述眼视光问题,然后大力推广普及;我又担心自己写不好所以一直没有动笔。通过多年学习积累,我大概从去年初的时候开始,对来我店里配眼镜的客户,进行一对一的科普。科普的结果令我意想不到,大部分客户表示听完我的讲解,犹如醍醐灌顶,表示配眼镜多年,从来没有人跟他们这样通俗易懂的讲述眼视光问题;上个月我统计了一下,这些客户的回头率目前已达到70%,有些客户自己配了眼镜还要带家人来配带朋友同事来配,最多的一个客户带8个客户过来,所以我们店的传播率,应该是惠南镇最高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当你耕耘的是善良,收获的一定会是美好。这一年多下来,经过我科普的客户不下,积累了很多表达和描述的经验。下面的内容就让我带大家走一趟视光科普之旅,(我平时怎么讲的,就怎么写,我相信大部分人可以读懂)。
我们通常说的眼视光包括的内容很多,为了能通俗的讲解,我把眼视光归类成两个概念。
第一个概念是眼屈光:眼屈光包含正视眼、近视眼、远视眼、散光和老花眼五种状态。医院检查眼睛,经常看到医生在你病例上写“屈光不正”这样的诊断,很多家长比较担心,问我这是什么病?把问题放到这里来看就很好解释了,前面说的五钟屈光状态,其中近视眼、远视眼、散光和老花眼都叫屈光不正,屈光不正表现出来的问题就是看东西看不清楚,需要配眼镜来解决。而与屈光不正对应的反面就是正视眼,正视眼就是屈光正常的眼睛,看东西很清楚,是最好的屈光状态。比较遗憾的是我们中国是屈光问题大国,正视眼越来越少了。
第二个概念是眼视力:眼视力很好理解,就是我们通过视力表测试出来的那个视力。眼视力问题一般指的是视力发育不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弱视;(眼视力课题很大,有白内障、青光眼等疾病引起的视力不良,为了通俗易懂,在这里只讲屈光不正引发的弱视问题,勿喷!)
经过我这么归类,是不是对屈光和视力有一个清晰的框架。而屈光问题和视力问题,不就是经常困恼我们的近视、远视、老花、散光和弱视吗?讲到这里,如果要让读者更通俗易懂的读下去,就必须对这些视光问题逐个注释和讲解,为后面系统的阐述屈光发育和视力发育打下基础;
在逐个讲解之前,我先阐述一下眼睛的工作原理:
眼睛的视物过程就是光线从眼角膜瞳孔进入,通过晶状体和玻璃体在视网膜上聚焦成像的过程;
这个过程通俗来讲,跟照相机照相的原理是一样的。照相机拍照原理是光线通过镜头在交卷上曝光产生影像。两方对比来讲,镜头的功能等同于眼睛的晶状体,交卷的功能就等同于眼睛的视网膜。照相机的镜头是用来调焦距用的,拍近景就调成近焦距、拍远景就调成远焦距,眼睛也是一样,远近都要看清,就是因为晶状体的调节作用,晶状体鼓起来,就可以看清近物,晶状体拉扁就可以看清远景;
了解了眼睛的工作原理,接下来对五种屈光状态逐一注解:
一、正视眼:
光线进入眼睛刚好在视网膜上聚焦成像就是正视眼,这种状态下,眼睛是0度状态,正视眼是最好的屈光状态。
这种状态下眼轴长度是标准长度24mm,眼轴长度是指眼球前顶点到后顶点的长度。
二、近视眼:
光线进入眼睛在视网膜前方聚焦成像就是近视眼,这种状态眼睛是-X度,度数前面加“-”号代表近视度数,-1.00DS,就是近视度,离视网膜前方越远,近视度数就越高;离视网膜前方越近,近视度数越低;
抛开曲率因素,近视眼是因为眼轴长度过长造成,眼轴长度大于24mm,眼轴越长,光线聚焦点就离视网膜越远,近视度数就越大,高度近视的人经常看起来眼球往外凸,就是因为眼轴太长造成;
近视眼配镜就是按度数在眼睛前方加一片凹透镜,把在视网膜前面聚焦点推回到视网膜上聚焦就好;
三、远视眼:
光线进入眼睛在视网膜后方聚焦成像就是远视眼,这种状态眼睛是+X度,度数前面加“+”号代表远视度数,+1.00DS,就是远视度,离视网膜后方越远,远视度数就越高;离视网膜后方越近,远视度数越低;
抛开曲率因素,远视眼是因为眼轴长度太短造成,眼轴长度小于24mm,眼轴越短,光线聚焦点就离视网膜越远,远视度数就越大。
远视眼配镜就是按度数在眼睛前方加一片凸透镜,把在视网膜后面聚焦点拖回到视网膜上聚焦就好;
四、散光:
散光是由于眼角膜不规则,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聚焦不重合造成。一个方向在视网膜前聚焦,另一个方向在视网膜后聚焦,看东西会产生重影,就是散光眼;散光眼是角膜形状引起的,所以散光度数后天变化不大;
我们的眼角膜像一个篮球盖一样覆盖在我们眼睛的最外层,(上面有个图可以看到角膜位置),从正面看眼角膜就是你的黑眼珠,周围的眼白区域是眼结膜,黑眼珠正面看像一个圆形,如果接近于一个圆形就没有散光,当黑眼珠是微椭圆时才会产生散光。如下图就是一个微椭圆的角膜正面地形图,尖的方向驱光力大,光线从这个方向进去跑的快在前面聚焦,平的方向驱光力小,光线从这个方向进去在后面聚焦。两个焦点离得越远重影越大,散光度数越大。两个焦点离得越近重影越小,散光度数越小;
散光眼配镜就是在一个方向加散光度数,使的这个方向的聚焦和另一个方向的聚焦重合;
五、老花眼:
老花眼是应为眼睛的调节功能丧失造成;前面跟照相机对比解释过调节功能,晶状体凸起来看近物,晶状体拉平看远景。那么晶状体凸起和拉平的作用原理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晶状体两头包裹的睫状肌的作用,睫状肌充血膨胀就把晶状体积压凸起来了,睫状肌不充血呈放松状态,晶状体呈放松状态就是拉平了。我们平常看书看手机,看久了眼睛酸痛,就是因为睫状肌充血膨胀太久导致眼部肌肉酸痛造成,我们看远景就很轻松,因为睫状肌保持放松状态。
这个原理很重要,后面讲近视增长时还会讲到这个原理。
每个人从40岁开始睫状肌的作用退化(其实人老了所有肌肉都开始松弛,这是不可逆的),看近越来越看不清,到60岁左右完全丧失40CM以内看东西的调节力,这时老花眼就形成了;
老花眼配镜就是以40CM的近用距离,你丧失了多少度的调节,就给你配多少度的凸透镜;
好了,讲完五个屈光状态,大家脑海里都有基础感念了,接下来讲人的成长发育过程对应的屈光变化。
五种屈光状态,其中散光眼是初始状态产生,散光度数后天变化不大,小时后是多少散光、成年后也是这个散光度数,人老了进入老花状态也是这个散光度数,如果有变化也不会变化太多,撑死了这一辈子不会超过75度,超过这个就是特殊原因造成,是病理性的;
那么剩下的四种屈光状态是这样演变的:
所有人刚出生时都是远视眼,这个远视叫储备远视(也叫生理远视),每个人储备的远视度数不一样,正常的储备远视度数是3岁以内+度左右,然后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消退
前面说过在抛开曲率贡献,远视眼、正视眼和近视眼的变化跟眼轴长度有关。(其实单纯曲率贡献微乎其微,因为眼轴变化通常伴随曲率的变化。)每个人出生时,眼轴都很短,都有储备远视,随着年龄增长,身体也在上大,头也在长大、眼球也伴随长大,原始储备的远视度数就慢慢消退;
所以小孩有点远视眼不用担心,因为会随着长个子会慢慢消退。但是高度远视就有点麻烦,因为高度远视通常会伴随弱视,而且在18岁时也不一定退的完,如果退不完,剩余的远视度数会伴随你一生;
还有一些小孩很小年龄就近视了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就是储备远视用完了,进入近视轨道,我们所有人的近视都是从这里开始的,因为进入近视轨道后就不可能逆转了。
人不会返老回童,人的身体发育只会由小变大,不会由大变小,那么近视度数也是一样,一旦进入近视轨道,近视度数就会随着个子的增长而增长。到18岁不再长个子时,眼轴就固定下来,那么近视度数也就固定下来了;所以18岁以后近视度数基本稳定,不会有太大变化。等到了40岁,调节能力开始下降,就会伴随着老花度数的增长,同时近视度数也不会下降,两者并存。到了60左右,人的调节能力完全丧失,老花度数也就固定下来。
回到文章开头那四个谬论:
1、戴眼镜会越带越深。错了,戴眼镜只会让你看的更清楚,小朋友度数加深是生理发育造成;
2、不戴眼镜比带眼镜好。错了,小朋友近视眼不戴眼镜只会让近视度数长的更快,会超出正常生理增长的度数范围,这点我会在后面近视防控中讲清楚。如果小朋友是远视或高度远视而不戴眼镜,就会造成弱视,这个我也会在后面讲弱视时来讲清楚,
3、近视眼可以治疗。4、近视度数可以通过治疗减退。这两句话也是错的,目前科学技术,医院或机构可以治疗近视,只能做到及时发现近视,及时控制近视度数长慢一点,已经增长了的度数是不可能回退的,就像人长大了回不到儿童时一样。只有到了18岁眼轴固定后,届时如果度数不高的话,可以选择激光手术或镜片植入手术。
讲到这里先告一段落,下一篇再讲:
1、近视防控。
2、高度近视的危害及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