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抗击肺炎
孩子看不清黑板怎么办?导语
孩子开学没多久发现看不清黑板了,很多家长一定有这样的疑问:孩子近视了,接下来我该怎么做?让老师把座位调到前排行不行?需不需要去配眼镜?要做哪些检查呢?什么是近视?首先,家长要弄清楚什么是近视。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当眼球处于调节放松状态下,外界的平行光进入眼内,其焦点正好落在视网膜上,则形成清晰像,此称为正视,一般近视50度以内和远视50度以内也都算正视眼,属于正常的情况。若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导致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像,就称之为非正视就是我们说的近视眼。
发现孩子近视了家长到底该怎么做呢?
这里家长要注意的是,先不要急着换座位,因为座位太靠前其实并不一定好。
近视不断发生发展的根源是看近。一方面是指近距离用眼,比如,看书,写作业,画画,折纸,拼图等;另一方面是指长时间待在近环境中(小于5米就属于近环境)。
人的眼睛对5米-6米的物体,不需要调节就可以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这时调节眼睛的神经和肌肉是舒张的。而要看清5米以内的物体,眼部肌肉必须有不同程度的收缩。物体越近,收缩程度越高,眼睛也就越疲劳。因此,坐在前排并不能避免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当然了,这么一说并非越靠前越容易近视,即使坐第一排,孩子眼睛与黑板的距离也有两三米,这个距离对于视力正常的孩子,并不属于近距离用眼。只要课间多做休息,就可以缓解。除了遗传因素,长期近距离用眼、看书写字的姿势不对、缺乏户外运动等等,都有可能是造成孩子近视的重要原因。
小时候我们不理解,为什么每周都要换座位?太麻烦了!可千万不要嫌麻烦。由于中小学生的眼睛正处在发育阶段,如果长期固定坐前排,会使睫状肌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导致视力疲劳。因此,学校经常将座位定期前后左右的轮换,还有课间十分钟休息时间,老师也建议去教室外走走,看看远处,其实都是为缓解视疲劳,防止孩子近视发生。
做哪些检查?视力检查视力检查是发现近视的第一步,通过规范的视力检查,可以简便迅速地将可疑近视与正常视力区别开。6岁以上的儿童,裸眼视力如果低于小数视力0.5,是怀疑屈光异常的标准。
散瞳验光其实就是睫状肌麻痹验光,这是国际公认的诊断近视的金标准。对于2岁以下,尤其是初次验光,或有远视、斜视、弱视和较大散光的儿童建议必须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而且散瞳检查眼底,可以发现近视眼引起的眼底病变。
很多家长有这样的顾虑,听说散瞳会伤害孩子眼睛?其实散瞳药只是与眼内组织的某些受体结合而起作用,不会对眼睛造成伤害。
戴眼镜不是会让近视度数加深吗?这个时候家长就要知道,戴不戴眼睛与近视的发展没有直接的联系,可能跟用眼过度、不良的用眼行为、视疲劳或者眼疾有关。所以,不要走进戴眼镜只会让眼睛度数会越来越高的误区。恰恰相反,戴眼镜才是控制和矫正近视的方法之一,不戴眼镜才有可能会使眼睛度数加深。
平时应该家长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很多家长表示,孩子的课业多,没办法大幅度减少用眼时长,也没办法每天保证足够的户外活动。
家长可以这么做调整或拆分用眼时间
可以将长时间用眼拆分成多次用眼,每近距离用眼30分钟休息5分钟。例如,同样2小时的作业时间,有的孩子一口气做完不休息,有的孩子每半小时让眼睛休息5分钟……后者对眼睛的负担小得多;
2保证每周充足的户外时间
不能保证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那就在周末补回来。周末的大好时光,有的孩子窝在家里玩平板,有的孩子沐浴在户外的阳光中,久而久之,效果肯定大不相同。
而且我们建议孩子每天保证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用眼距离不应小于33cm,每近距离用眼30分钟,让眼睛休息5分钟.
面对孩子近视,家长更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