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少女感?
这部剧前期最大的争议之一在于女主表演痕迹较重的少女感,的确是这样。我以前写过关于少女感的文章,指出为什么“部分女星花万也凹不出少女感”,原因可按少女感的“形”和“态”分别解释。少女之“形”:面部骨骼量感较轻、面部容量较充盈,无皮相衰老,其次,整体年龄感偏低,肤色通透感较高,体型轻盈,允许瑕疵存在。▲这张是她偏早期的状态了,少女的娇嫩是有的章z怡的身形是轻盈纤瘦的,拉远镜头完全没问题。她的皮肉紧致度也是不错的,没出现明显的“三八纹”(之前在骨相耐老篇有解释过原因)。问题在于面部容量相比少女时期有明显丢失,表现在侧面颧骨到颏部较明显的波浪感线条,干瘪的面中与凹陷的上眼睑,这些都是面部容量最容易丢失的地方。▲摄影师非常喜欢拍章z怡的半侧面,这时候刚好暴露她的面部容量问题凌厉、沧桑、憔悴,实在很难和15岁少女联系上。其次是妆容问题,她的前期妆容用了大量粉色,甚至有白皮才能驾驭的荧光粉(上一张右图),妆容却没纠正面部的衰老问题,就有强行扮嫩的痕迹。我试着P了下她的妆容,不想改动章的原貌,只纠正了面部容量、年龄感与气色不佳的问题,让她的脸透出少女才有的白里透红,她的容貌自带的倔强才会比较接近少女才有的小性子。我整理出上面的改妆思路,大家平时修图可以得到些启发(由于每张脸情况不同,改妆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高发际线会令人想到年龄感或压力大,眉形生硬使她的面容颇为凌厉,在改妆时面部的比例、锐角、曲度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与期望效果进行灵活调整。我还P了一张她的妆容,大家可以猜猜改了哪几处(不过她的神态很难改,P完还是有少女脸上没有的深沉感)。▲修改后没有加柔化滤镜是不希望她的画质风格变味。从妆容修改来看,我认为换妆容可以适当改善面部容量不够、过多的棱角感、“少女感”不浓厚的问题,加上前期控制拍摄角度,少拍半侧面,不要暴露太侧面凹凸的颧骨与侧颜波浪感线条,也不会有太多吐槽。不过,少女的神态很难调整,也不好演。少女之“态”,可以用纯粹、初心不灭来形容。这与年龄、阅历有直接关系,随着社会阅历的丰富,接受过社会的*打,少女早以被锐气包裹,披上盔甲,心境与眼神自然不同了。阿妩少女时期的眼神,并不像十几岁少女那样“眼里有星星”(虽然部分少女也有双目无神的问题,但大家都希望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影视作品里的少女最好有)。▲她的眼神始终是蒙上一层灰,且不太聚焦加上章z怡的眼神聚焦感偏弱,演睿智、机敏、活泼一点的角色略吃亏(同类型眼神弱的还有刘ss与乔x)。▲不是提肌无力的问题,是眼球聚焦不在同一位置,很暗淡,一般与散光、斜视有关。接受过社会*打的人很少还能保留住纯粹感,年龄小的演员中仍有少女之“态”的比例则大很多,因此不少导演喜欢去学校挑演员演少女,因为她们自带鲜嫩的朝气,不用刻意演,本色出演。以上分析,章z怡无论从面容调性、动态神韵、妆容效果来看都离少女感有明显差距,当演员的形象与角色形象分离度较大时,一般要靠表演“拉回来”。然而,每一位演员不一定能驾驭每一种角色,“拉回来”的过程很容易产生“凹太过”或“还不够”的问题,章z怡塑造的少女阿妩就是前者(随着角色的成长,她的优势会愈发明显)。以前也存在,演员从年少一直演到老年,但并没有现在吐槽这么猛?我认为这是与大众日益提高的审美品位、影视作品竞争激烈、观众发声途径多元化有关,这里不再细表,我想借着上阳赋谈谈“电影脸”与“电视脸”的区别。2“电影脸”有特殊偏好
在大家的印象中,专门拍电影的艺人很少去拍电视剧,从电视咖转成电影咖的也不多,除了行业内有“咖位”高低一说外,大小荧屏对脸的要求也有明显的区别。区别一:屏幕尺寸对面部瑕疵包容性低电影的屏幕非常大,清晰度高,在展现人物心境变化与情感流露时会用到非常多超大特写。大屏幕上是演员的脸,脸上的瑕疵也特别明显,尤其是整形痕迹,在电视剧里不太醒目的双眼皮疤痕,较不对称的鼻孔,歪鼻子在大荧幕上特别醒目。这些问题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很容易“出戏”,一部电影放完,大家记不住电影想要宣扬的主题、意境,只记住xx主演的鼻子好歪、饺子下巴、菜刀割的双眼皮……这部电影选角是失败的。因此,电影导演一般会选无整形痕迹或没整过的演员(当主演),而对“电视脸”的要求较宽松,看实际情况而定(尤其是戏份少的配角,有时候条件更为宽松)。区别二:电影的打光与拍摄角度对骨相要求更高电影的打光普遍很真实、自然,很少会给演员加特殊的柔光滤镜,标准的“电影脸”需要胜任朴实、苛刻的打光与多角度的拍摄,需要演员骨相干净流畅,皮肉贴合度很高。▲这种侧光拍非常挑脸骨相不够干净流畅、皮肉贴合度不高的脸很容易拍出不流畅的光影与各种多余纹路,疲态感较重,皮肉贴合度低的肉脸放在大荧屏上效果不好。▲同一年播出的作品,不同打光下状态对比汤的脸放在大荧幕上也需要挑光线与角度,不是什么角度拍都美,李安曾说“如果想要将汤w拍得好看,就需要导演找独特的角度,这样才能拍出汤的好看。”▲找了一张汤唯的侧光拍,侧光对皮肉贴合度低的人很不友好。骨相、皮相达不到标准,拍摄时要抓角度、抓光线、捕捉美感,也会限制演员风格多元化的塑造与表现力,表演容易局限于形式化(演员表演时很容易只考虑对自己有美感的角度,很难放松下来真正进入角色),多演几部就会变成演什么都像演员自己。“电视脸”对皮肉贴合度要求相对“电影脸”较低。电视剧(这里指偶像剧)的打光跟电影脸不太相同,柔光不吝啬、甚至后期可以一帧帧修图,不太明显的整形痕迹、小瑕疵、骨相问题、肉脸的松垂感都能得到一定修饰变得不太明显。除此之外,面中较饱满的脸在小荧屏上有优势,显得元气又可爱,而皮肉贴合度高但面中扁平的脸在电视上显得较薄气,不好演少女,而偶像剧里有太多的可爱少女的剧本。▲蓝盈y的脸很有特点,却不一定适合演大女主或典型的少女。区别三:电影注重真实感>“美”电影虽然不一定需要观众把自己代入到主演中,但需要由演员快速地引领观众进入到电影表现的世界中,去感受其表达的情感、矛盾冲突与价值观念,电影首先要考虑的是演员能否演活角色,真实>“美”,有时候为了真实性,不一定会凸显演员的美,不能有“偶像包袱”。它一定程度上要依赖演员形象与角色匹配度,那些骨相干净平整、皮肉贴合度高、面部留白稍多的脸更有可塑性,演什么像什么,因此浓淡适中颜、淡颜在大屏幕上可塑性的空间(相对浓颜)更大。▲GL的脸放在大屏幕上,怎么拍都很有味道由于电影的时长受限,2个多小时里要把故事讲清楚,既不拖泥带水,又要叙事流畅,也就是说,要把0字作文缩写成来字,且保留原文主线与表达的意思。因此,电影里一个镜头可能要表达好几种情感,需要演员精准表达每一种情感,演不好就是“面瘫脸”,观众则一头雾水直呼看不懂。电视脸(偶像剧主角),更注重有没有“女主脸”、“代入感”“观众缘”,能不能扛收视,跟电影脸的要求完全不一样,如果大家感兴趣,我可以专门写一篇“女主脸”到底是什么脸,为什么有的女星没有“女主相”。综上,“电影脸”与“电视脸”的要求有很多对立性,适合大荧幕的脸,到了小荧幕不一定很惊艳或有很好的代入感;适合小荧幕的脸,到了大荧幕不一定好看。▲她的脸到了电视剧里就很平淡,挑造型挑光线,她更适合演偏文艺的片子。3电影脸不一定符合大众审美诉求
前面讲过,电影脸对骨相佳、皮肉贴合度较高、对称度高的脸更友好,这类脸基本上是老天赏饭,骨相的劣势很难通过现代医美力挽狂澜,随着大众审美认知逐渐提高,更多人喜欢骨相绝佳的脸,觉得只有这种脸才是高级的。我在咨询中经常遇到皮肉贴合度很低、皮脂厚、动态肌肉紊乱的脸想要变成皮肉紧致、皮脂薄且动态干净平整的脸,说实话,比较难达到,强行do很可能do得不自然或效果不满意,需量力而行。其次,“电影脸”不一定符合大众审美诉求。“电影脸”更注重面部留白与特色,以保留可塑性空间,因此“电影脸”更多在淡颜与浓淡适中颜中产生,不一定每一张“电影脸”都是惊艳、耀眼的、你所喜欢的,但一定有其独特气韵或辨识度。容颜易逝,风骨长存。这就是“电影脸”最吸引人的地方。讨喜个性化定制咨询设计服务功课:眼部功课/唇部功课/下巴功课/隆鼻功课/减肥功课/变美功课(语音版)讨喜Hani——————————美的启示录专注美与整形也谈情与烟火互联网独立变美设计品牌变美课程↓“阅读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