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光弱视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家长需警惕的孩子近视防控误区
TUhjnbcbe - 2023/3/20 21:07:00


  近日,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发布


  《关于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产品


  违法违规商业营销宣传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明确指出,


  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


  近视不能治愈。


  正是市面上那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产品违法违规的商业营销宣传,严重误导近视儿童青少年和家长,严重威胁到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健康。


  除了“康复”、“恢复”、“降低度数”、“近视治愈”、“近视克星”、“度数修复”等误导性表述之外,家长还应警惕以下几点防控误区:


  一、不求医先配眼镜


  很多孩子看不清东西后,医院进行检查,而是先带孩子到眼镜店配镜,其实,这是一种认识误区。


  孩子看不清东西的原因有很多种,散光、弱视、近视、远视、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等等,即便是近视,也分为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家长一定要带医院进行检查,确定病因之后对症下药,才能保证孩子的眼健康。


  二、误信近视可逆


  有些家长存在另一种认识误区,认为孩子的近视度数是可以逆转的,所以给孩子尝试各种偏方和治疗仪器。


  其实,一旦孩子诊断为近视,家长能做的就是利用科学的办法控制,避免将来发生高度近视。即便是近视手术,能够改善视力,充其量也只是矫正,没有谁敢说“治愈”。


  三、放任近视不管


  有时候,孩子的近视防不胜防,所以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近视了也不要紧,以后做个近视矫正手术就行了,其实这是不对的。在孩子的近视防控问题上,应该做到应防尽防,应控尽控。


  如果任由孩子近视发展,可能会诱发另外一些眼部疾病;如果发展为高度近视,发生其他眼病和失明的风险则会大大增加。


  那么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青少年


  近视到底该如何防控呢?


  0-6岁眼球屈光发育关键期


  学前阶段,也就是0至6岁是孩子眼球屈光发育的关键期。这个阶段需要家长积极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减少孩子看电视、玩手机的时间,有意识地远离“电子保姆”。


  7-12岁近视防控的*金期


  小学低年级阶段,孩子需要适应环境和角色的转变,近视防控应以养成良好习惯为主。要定期
  13至18岁用眼高峰期


  13至18是中学阶段,这个阶段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增强,近视防控需要孩子主动参与和多方支持。


  初高中阶段学业压力增加,应注意在学习与生活上保持平衡,加强体育锻炼,防止近视发生与发展。


  已经近视的孩子要避免发展成为高度近视,已发展成为高度近视的学生要重视防控并发症。


  如何科学近视预防?


  遵循“三个一”、“三个亮”、“三个20”原则


  “三个一”:学习时牢记“一拳(读书写字时身体与桌子的距离)一尺(两眼与书本的距离)一寸(握笔的手指离笔尖的距离)”;


  “三个亮”:教室要亮,在家读书时房间要亮,书桌上面要亮;


  3个“20”原则:看近20分钟,远眺20英尺(约6米)外,时间达到20秒以上;


  坚持户外活动


  每天2小时,每周14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可让青少年近视发生率降低10%以上。


  太阳光照强度比室内更高,可以促进多巴胺释放,而多巴胺能抑制近视的发生发展。


  我院医学验光配镜


  -14项全面检查,不止于配镜-


  更注重眼睛定制个性化矫正方案。

1
查看完整版本: 家长需警惕的孩子近视防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