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光弱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眼科医疗深度报告上游药品和器械需求巨大, [复制链接]

1#

眼科医疗市场概览

眼科医疗市场包括眼病诊疗、激光近视手术和医学视光三大板块

眼病诊疗主要针对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斜弱视等疾病,治疗手段包括药物和手术。其中,眼科手术按前后可分为眼前段手术和眼后段手术;按内外又可分为外眼手术和内眼手术。

眼前段手术包括青光眼、角膜病、眼整形、斜视和其他眼前段手术;眼后段手术包括眼底病、玻璃体切除和单纯视网膜脱离手术等。外眼术包括外伤、斜视、角膜移植、泪道手术、眼睑、结膜手术等;其余的都属于内眼手术如白内障,青光眼,玻璃体手术,视网膜手术。

激光近视手术既包括经典的准分子激光手术,也包括近几年兴起的飞秒激光和全飞秒激光手术。

医学视光是相对普通验光而言的。普通验光是指在一般眼镜店的配镜验光,它的目的仅是让屈光不正者看清物体,操作方法和步骤都相对简单。乐晴智库,行业深度研究(WX:lqzk)

而医学验光首先要具有高精密、高成本的综合验光仪,其次对验光师要求严格,必须是熟知临床眼科和眼视光学知识的眼视光医师。医学验光所检验的内容要远比普通验光复杂,是综合各种情况得出的科学的验光处方,需要区分真、假性近视及斜弱视等,并控制近视发展,达到配镜清晰、舒适和医疗保健的目的。

眼病诊疗:以白内障等眼病为主,市场空间大、增长快

中国眼病诊疗市场规模约亿元,白内障是主要病种之一。眼病诊疗市场目前以白内障治疗为主,除此外尚有多种眼科疾病,包括青光眼(全国患者近千万,但目前就医率很低)、小儿斜弱视疾病、眼底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性*斑变性以及视网膜静脉阻塞、青壮年视网膜脱离)及角膜病、眶肿瘤等。

根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的估计,目前中国眼病诊疗市场规模约亿元左右,但实际上老龄化的加剧使得中国各类眼科疾病患病人数增长迅速,而相应的诊疗率很低,特别是在眼科医生资源严重缺乏的基层。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居民支付能力的提高,各种眼科疾病的诊疗有望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中国白内障的理论风险患病人群高达1.4亿,但实际确诊率较低。由于白内障的病情发展是缓慢的过程,早期往往检出率较低或病情较轻无需进行手术治疗(大多数人在视力严重降低,影响到正常生活时才会考虑进行手术治疗)。因此难以准确地描述我国白内障患者的数量,但大部分老龄人群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白内障疾病是不争的事实。本文完整报告下载:百度搜索“乐晴智库网站”

年中国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万例,4年CAGR为21.7%。卫生部自9年7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信息报告工作,统计全国眼科医疗机构报送的白内障复明手术信息,截至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所眼科医疗机构在“白内障复明手术信息报告系统”注册,年共报送白内障复明手术万例,年则达到万例,过去4年复合增长21.7%。

国内白内障市场规模在亿元左右。白内障治疗的主要费用为手术费用和人工晶状体的费用。手术方法经历几代发展,目前临床应用的以超声乳化术(医院)和现代囊外摘除术(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为主,近几年飞秒激光技术被用以辅助治疗也日益增多。而植入的人工晶状体按其软硬度可分为硬性人工晶状体和软性人工晶状体两种,并且随着功能、特征的不同,价格相差较大。目前国内市场应用的晶状体大部分为进口,国产化率仅为10%~20%左右。

激光近视手术:飞秒快速兴起,逐渐替代LASIK

中国4亿近视人群,万可采用激光手术治疗,目前市场渗透率极低。随着青少年学业竞争压力的加重、手机等各类电子设备的日益普及,中国近视眼群体规模日益庞大。据年国家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调查显示,我国人口近视发生率为33%,远超世界平均22%的近视率水平,全国近视眼人数已近4亿,并且每年的增速在8%左右。

其中,近视高发群体青少年的平均发病率更是高达50%至60%,目前国内的近视发生率在小学、初中、高中分别是25%、70%和85%。中国是目前世界上近视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近视眼人数世界第一。

而随着近视度数加深,各种眼病的发生率将显著增加,像*斑变性、视网膜脱离等,特别是高度近视更容易引起上述并发症,严重的甚至可能致盲。全国4亿近视人群中,有20%符合激光手术治疗的条件(年龄18-50岁,角膜条件符合),即目标人群数量约万,但目前国内每年开展近视治疗手术仅万例左右,市场渗透率极低。

医学视光:未来医学验光配镜有望成为市场主流

国内医学验光配镜在整体眼视光市场的占比约6%,增速快于行业平均。年中国眼视光市场保持8%-10%的增长,总规模达到亿左右。但随着行业竞争日益加剧,整体利润率水平不断下降,特别是实体门店竞争成本上升明显。

年中国实体眼镜店数量继续增长,达6万家左右,总销售额约亿元。医院内的医学视光业务规模达到50亿元左右,市场占比约6%,但增速快于行业平均。而医院开展的近视准分子手术治疗规模则近亿。除此之外,眼镜电商规模继续爆发式增长,年达到亿元左右,主要是在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销售的眼镜相关产品。

未来医学验光配镜有望成为市场主流。按照验光手段的不同,验光配镜行业可以分为商业配镜和医学验光配镜,但国内医学验光配镜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在整个验光配镜行业所占的份额较低。从国际行业经验来看,验光配镜不是简单的商业行为,如在美国眼镜的验配都需要根据视光医师开具的处方进行。未来国内验光配镜有望回归医疗本质,医学配镜成为今后验光配镜行业的发展趋势。

眼科行业产业链:上游药品和器械需求巨大,医院整合加快

上游:眼科用药和眼科器械耗材

眼科诊疗领域处于“缺医少药”的状态,眼科药物和眼科器械耗材市场空间巨大。从全球市场来看,眼科领域的治疗性药物较为缺乏,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p>

眼科器械发挥关键作用:目前大部分眼病以手术治疗为主,而由于眼睛结构的复杂性,手术对器械的依赖性较高,因此器械在眼科治疗发挥关键作用;

用药通常只能延缓眼病进程:目前大部分眼科疾病难以通过药物治愈,药物通常只起到延缓疾病进程的作用,如青光眼及糖尿病性*斑水肿(DME),因此患者更愿意采取手术方式进行彻底治疗;

眼科药物研发技术难度大、壁垒高:眼睛的结构复杂,部分结构如角膜和视神经是不可再生的,因此眼科药物的研发需要建立在对眼科学有完整而深入的理解基础上,技术要求较高。

眼科药物分为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局部用药通常应用于眼睛表面,多为液态、凝胶或膏状,用于青光眼及眼前段感染、发炎等疾病。但局部用药病人适应性弱,而且穿透性差(5%)、容易被泪液冲洗,对于眼底疾病通常效果较差。因此局部用药的研发难度在于如何提高生物利用度,很多药物研发失败主要因为生物利用度低、疗效较差,而是不因为副作用强。

全身用药通常是指口服、肌肉注射及静脉注射类药物用于眼科疾病的治疗,优点在于对眼底疾病有直接和明显的疗效,但由于是全身用药,可能会存在广泛的副作用,因此大大增加了研发难度;

眼科药物学术推广成本高/p>

眼科用药的进入门槛比较高也体现在品牌壁垒上,即医生的忠诚度通常较高,因此新产品在进行学术推广时需要更长的市场导入周期和营销成本。

因此,眼科药物市场虽然巨大,但近十年来上市的创新药数量较少,医院的收入结构中,药品收入占比较小,通常仅为10%-20%。医院的运营不是依靠以药养医的模式,而主要靠医生资源和设备的投入。而医生资源相对紧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但全球老龄化进程加快,各类眼病患者数量不断增长,未来对于治疗性眼科药物和眼科器械的需求日益增强,眼科药物和眼科器械的市场空间巨大。

全球眼科产业链上游市场包括眼科器械耗材、眼科药物、视力保健(主要是隐形眼镜及护理液)被大型跨国企业垄断。以年的销售额排名,全球眼科器械市场份额前三名依次为爱尔康(41亿美元)、雅培(12亿美元)和蔡司(8亿美元);眼科药物市场份额前三名则为爱尔康(42亿美元)、艾尔建(33亿美元,已被诺华收购)和诺华(25亿美元)。另外,在视力保健领域强生、爱尔康等企业销售额居前。可以看出,全球眼科产业链上游市场均被大型跨国企业垄断。

眼科用药:外企凭借技术实力和学术推广能力占据领先地位

预计年全球眼科用药市场规模达亿美元,中国等新兴市场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全球眼科用药市场规模达亿美元,老龄人口是眼科疾病的高发群体,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加快,眼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对相应眼科用药的需求激增。预计年全球眼科用药市场规模达到亿美元,CAGR达4.6%。按地区来看市场份额前三位依次是美国(40%)、欧洲(18%)和日本(14%),但这些市场的增长仅为个位数,而中国、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则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按病种分来看青光眼(35%)、视网膜疾病(22%)及人工泪液(12%,用于干眼症)是主要用药领域。

眼科领域重磅药物频出。由于各类眼科疾病的高发,临床巨大需求催生了众多重磅的眼科药物,如用于治疗青光眼的Xalatan/Xala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