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视力问题,都有一定的误区:
0.6~0.8视力,你觉得孩子小,正常。25度~75度,你觉得控制电子产品就能恢复了。度,你觉得孩子还能看得见,再等一等。度,你觉得随便配个眼镜就可以。-度,你发脾气说孩子不注意用眼。度,你就开始懊恼,不知所措。
”
中小学生近视率
虽然,近年来学校、家长等各方都越来越重视孩子的视力健康问题,但事实上孩子的近视率却是越来越高的。
据国家相关部门最新统计,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近视率已超80%,尤其是城市学生更是近视的主力群体。
影响因素
经国内外医学、心理学家们多年研究发现,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不仅会对孩子的生理产生损害,更能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产生不可磨灭的不良影响,使孩子极可能形成“近视眼性格”。
1、生理方面
由于视力模糊造成的焦虑情绪,会逐渐形成紧张的下巴、脖子和肩膀,造成呼吸不自觉的紧张,同时,也会造成胃部的紧张,让孩子本能地摄取更多蛋白质和糖分,影响身体健康发育。
2、情感方面
近视的孩子往往会经历一个漫长的情感压抑期,在此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孤独感和自卑感:他们总想证明自己的价值,却又担心自己无法胜任,即使自己是有能力胜任的。
3、精神方面
青少年儿童总会不恰当地将自己和同龄人比较:总觉得自己“不一样”,一副眼镜也可能让内心变得比较敏感、封闭,从而在社交活动方面变得被动。
看到这些研究,相信不少戴眼镜的家长也会想起当年自己接受、适应近视的那段辛酸史,也许现在看来并没有什么,但放到当年简直就是活生生的煎熬。甚至有的人,整整花了一年的时间才慢慢适应、回归“正常”。
那么影响孩子近视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
公共卫生学者曾经做过一次2万多名中小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结果发现,在20多个调查因素中(父母情况、用眼卫生、学业负担、学习环境等),有6个影响孩子近视的重点危险因素。
保护孩子视力四大诀窍:科学防控近视,一定要抓住根本。掌握这四个诀窍,可以帮助家长科学的引导孩子进行近视防控。1.减少近距离用眼给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减少近距离看书写字,每连续近距离阅读40分钟,应休息远眺10分钟。2.足量的户外活动越来越多的研究和证据表明,户外活动能有效控制近视的发生发展,机制在于户外的阳光能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能抑制眼轴的生长。因此建议孩子每天进行2小时的户外活动,课间休息时要到户外活动,不要待在教室内。3.注意调整饮食及生活习惯后天饮食不节,导致供给眼睛的营养不足,也会引起视力问题。“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升化之源,脾胃虚弱则升降运化失职,目不得血,神光不能视远”。脾胃运化不佳,或者因为孩子挑食所导致的营养不足,也是造成孩子近视的原因。因此应及时给眼睛补充营养如叶*素、调整生活作息习惯。4.科学的防控方案孩子上学前、7岁左右就需要到视力养护机构建立视力档案,孩子上学后如果出现近视症状,则及时带孩子到视力矫正中心矫正,才能控制近视发展,阻断近视危害。
家庭7大责任
1、了解科学用眼护眼知识
家长应以身作则,带动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例如,引导孩子切勿在走路时、吃饭时、卧床时、晃动的车厢内、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等情况下看书或使用电子产品。
2、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60分钟以上
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
3、非学习电子产品使用每天不超1小时
家长应有意识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单次不超过15分钟,每天不超过1小时。
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10分钟。同时,家长陪伴孩子时尽量做到少用电子产品。
4、不盲目报班
家长应配合学校切实减轻孩子负担,不盲目、跟风报班,应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合理选择。
5、良好读写姿势
家长需监督并随时纠正孩子不良读写姿势,应保持“一尺、一拳、一寸”,即眼睛与书本距离应约为一尺、胸前与课桌距离应约为一拳、握笔的手指与笔尖距离应约为一寸,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
6、保障睡眠和营养
睡眠参考:小学生,每天10个小时;初中生,每天9个小时;高中生,每天8个小时。饮食参考:多吃鱼类、水果、蔬菜等有益视力健康膳食,或者适当给孩子补充叶*素蓝莓片。
7、及时发现并干预四种现象
家长应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