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同事认真研究了美国PPP最新的关于弱视的治疗指南。PPP非常明确地指出,弱视的关键是矫正,这个是基础,也是首选,也是根本!在单纯光学矫正3-6月后,视力依然没有改善的,PPP才建议叠加遮盖,在遮盖依然无效的情况下,才考虑训练、针灸等其他方法。并明确指出训练和针灸等其他方法的疗效不明确,所以不推荐。
先把屈光不正性弱视的定义明确一下,第一,单眼低视力才称为弱视;第二,远视性屈光不正会导致弱视,近视性屈光不正不会导致弱视。很多近视伴随弱视的儿童,一般都会有屈光参差、严重角膜散光和斜视,所以导致弱视的根本原因不是近视性屈光不正。所以大多数近视性弱视通过RGP矫正,视力都可以得到快速提高,甚至治愈,因为RGP可以完美地同时解决角膜散光和屈光参差。同时大多数弱视都是远视性屈光参差,和/或伴随角膜散光、斜视。
PPP也指出,如果没有屈光参差的远视性低视力,通过光学矫正,一般视力可以快速得到提升。这与临床实践吻合。那么为什么弱视(单眼低视力)就很难治愈,难道单眼低视力与双眼低视力的形成机制是不同的吗?回到是否定!
单眼低视力和双眼低视力的差异仅仅在于前者是弱视眼不发育,后者是双眼都不发育。国外有研究证明,不管是单眼和双眼低视力,都会出现视锥细胞发育迟滞现象。视力提升后,视锥细胞也都得到发育,二者相关。说明弱视与双眼低视力具有完全相同的机制,就是视觉及其相关组织不发育。
那么为什么没有屈光参差的双眼低视力可以通过光学矫正得到快速提升,而单眼低视力的弱视很难通过光学矫正得到治愈?
关键是正确的光学矫正!是不是存在矫而“不正”的问题。当出现远视性屈光参差的时候,普通光学矫正会产生视网膜不等像,导致双眼无法融合。这种情况下,大脑视皮层会主导剔除弱视眼的视觉信号,久而久之,弱视眼就呈现“惰眼”状态。国外用惰眼这个词来描述弱视眼,是非常准确的!说明弱视眼是有基本视觉功能的,但太懒了。如果能够让弱视眼参与视觉,甚至转为主视眼(通过等像矫正可以实现)。很快弱视眼就不再懒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